緊扣國家戰略,聚焦京港澳前沿
作為我國面向未來科技競爭的核心領域之一,量子信息技術,特別是量子通信,承載著保障國家信息安全、構建未來超高速保密通信網絡的重任,是國家新質生產力發展和科技自立自強戰略的關鍵支點。本次活動正是服務于國家重大科技戰略需求,匯聚了來自北京、香港、澳門三地的頂尖學者、產業領軍人物及優秀青年科研先鋒,以“量子通信的技術演進與產業未來”為核心議題,展開了一場深度對話,吸引了150多人參加,旨在打造一個立足國家戰略高度、融合京港澳三地獨特優勢的高水平交流平臺。
院士寄語,科學家力創新篇
中國科學院院士段路明為大會發來賀信,表達了對青年科學家探索量子科技領域前沿的期許與鼓勵;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劉愛群親臨會場,帶來題為《探究量子微處理器芯片對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的影響》的主旨報告,深入淺出地剖析了量子硬件與新興技術交叉融合的潛力與路徑。
隨后,三場聚焦量子科技不同細分領域的專題報告相繼登場,內容兼具基礎研究深度與應用探索廣度,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導周來圍繞《長距離量子通信與網絡》展開分享,系統闡述了量子通信在遠距離傳輸與規模化組網中的關鍵技術突破;香港城市大學物理系量子科技教授王欣以《基于量子點的量子計算》為題,深入解析了量子點體系在構建實用化量子計算平臺中的獨特優勢與研究進展;華翊博奧(北京)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趙文定則帶來《華翊量子在離子量子計算和量子算法應用的進展》報告,從產業視角呈現了離子阱量子計算技術的工程化實踐與算法落地路徑。
青年對話,錨定未來發展
本次會議邀請到了6位來自京港澳三地的青年科學家參加對話,幾位專家圍繞“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的融合、挑戰與未來發展”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度交流。這場兼具專業性與前瞻性的對話為我們勾勒出量子科技從“可用”到“好用”再到“普惠”的清晰路徑。從量子通信與現有通信網絡的融合路徑,到量子計算在人工智能算法優化中的突破性可能,從物聯網終端的量子級安全防護構想,到粵港澳三地在量子科技產學研協同中的獨特優勢,各位專家用深入淺出的解讀,既拆解了技術落地中的核心挑戰,也勾勒出了從實驗室成果到產業應用的清晰轉化鏈條,兼具科學嚴謹性與產業洞察力,不僅為在場聽眾打開了理解量子科技未來的窗口,更凝聚了三地青年科學家在前沿領域協同創新的共識。
政策指引,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北京經開區管委會信息技術產業局信息服務業處處長蔡騰飛做政策解讀時談到,經開區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賽道,在量子科技領域,目前已形成了整機帶動、上游制造業支撐、主導產業協同聯動等發展優勢,聚集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及上下游核心企業,實現了量子信息全技術領域覆蓋和量子計算多技術路線布局,并持續推動技術創新與應用場景落地。
北京經開區致力于打造量子科技產業支持服務體系,活動中就近期出臺的北京市首個量子科技專項政策——“量子十條”進行了宣介,并與香港理工大學量子技術研究院、香港物聯網商會、量璇科技等與會單位精準對接,為下一步區域協同創新與深化合作打下良好基礎。
量子項目路演,匯聚產業智慧
隨后的項目路演環節,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量旋科技(香港)、綠算技術、中科國光、華翊博奧等七個深耕量子科技及相關前沿領域的力量登臺路演,帶來兼具技術突破性與產業落地性的項目展示,展現了量子科技領域從實驗室探索到技術原型的突破路徑;其中量旋科技(香港)、綠算技術、中科國光、華翊博奧等企業帶來商業化落地的實踐成果,七家單位既涵蓋高校在基礎理論與核心技術上的原創突破,又呈現企業在工程化、場景化應用中的產業智慧,共同勾勒出量子科技從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的完整創新鏈條,為領域科技進步注入源頭活水,更為產業高質量發展鋪設了務實路徑。
深化京港澳協同,共筑發展引擎
會上,北京市青年科技人才協會、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聯盟、香港清華同學會、香港物聯網商會、澳門人工智能應用協會、澳門數字醫療與人工智能學會等6家單位在沙龍活動現場完成簽約,正式加入“京港澳科技團體合作機制”(以下簡稱“合作機制”)。合作機制由北京市科協于2023年聯合京港澳三地百余家科技團體共同發起,旨在匯聚科技創新要素、產業資源和人才資源,共同促進三地科技界交流合作。
京港澳三地擁有豐富的高校科研資源、領先的技術研發能力和活躍的創新生態。本次過得通過建立常態化的交流合作機制,有效整合三地在量子信息研究、工程化開發、標準制定與市場應用方面的優勢資源。它不僅是一次思想碰撞的盛會,更是一次推動京港澳科技創新深度協同的務實行動,有助于加速量子通信技術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為我國在該領域掌握全球創新主動權提供強勁支撐。
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標志著京港澳科技合作在服務國家戰略科技前沿領域邁出了堅實一步,也為未來三地攜手探索量子信息技術的協同創新與產業融合發展,樹立了標桿,注入了強大動力。
來源:北京物聯網智能技術應用協會